霍尔与无名氏

Voice in the Eyes - Luigi Rubino

Katharine laughed; she was sorely afraid ofthe serving man behind her, for that he was a spy set there by Viridus she wassure, and she was casting about in her mind for a device that should let hertell whether or no he had known the bishop.

凯瑟琳笑起来;她提防着后面的仆人,她敢肯定他是Viridus的人,而她在想着怎样试探下这个人是否认出了方才的主教大人。


意外的好读,虽然一说话就满口古英语,但意外的不艰涩。不过还没有代入。

好绝望,不大懂宗教对人的影响怎么会这么大。

女主(Katharine Howard)怎么会就因为Bishop Gardiner是天主教的(所谓圣人,他圣在哪儿了,就因为他境况不大好),就对他有种天生的好感,愿意帮他。虽然克伦威尔是不能信任没错(毕竟他跟女主叔叔从来都不对付),但是Gardiner哪怕是在这本书的描写里也是个奸猾小人啊。

第五任王后——我们的女主凯瑟琳——在历史上可不是个什么光彩的角色,头脑简单不知轻重,最后因为通奸而被砍了。虽然安妮博林也是因为这个被砍的,但大多数的说法都是安妮的罪名莫须有,可对这位霍华德家的凯瑟琳就没有这样的质疑了,不过也有可能是安妮博林的女儿是后来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,所以后来就把她洗白了。

不过还说回凯瑟琳,不把这本小说当正史,就把凯瑟琳霍华德当一个作者原创角色的话,这个女主还是个不那么讨厌的角色的,进了宫后,服侍玛丽公主?(Lady Mary,后面的血腥玛丽,目前不是公主,因为她父母的婚姻被宣告不合法,当然这都是亨八离婚的借口),做人也够,不无脑,不过没办法,她刚来就被国王注意到了,自然麻烦少不了,身边又尽是猪队友,明明只在刚来时见了一次国王,却被传成了下一任荡妇the new harlot(上一个应该是安妮博林),成了各方势力威胁和拉拢的中心。

她的出场略惨,第四任王后刚刚进门,王后信的是新教,新教徒很兴奋,最后居然和守卫起了冲突,而她刚好在场,刚好信天主教,就被打了,然后就因祸得福的见到了国王(这真的算福吗?)。

亨利八世是个进入中年危机的老男人形象,青春不在,腿上有病痛,又被无法信任的臣子包围,克伦威尔(他的掌印大臣)给他张罗来的老婆又不漂亮不讨他喜欢,一张鲜亮的面孔出现在他身边,喜欢上大约很正常,虽然目前也就见了一次面。

但是像某位曾被国王求婚的女士说的:“陛下,如果我有两三个脑袋,我或许会考虑嫁给您。”

这个国王就算真成了孤家寡人也不值得同情,他是个杀妻狂。

由于亨八时期的历史小说先接触的是《狼厅》、《提堂》因此对克伦威尔有种天然的好感。

克伦威尔(自动带入马克叔的,爱他):

也许是希拉里曼特尔的《狼厅》先入为主,就连这本书里的克伦威尔也恨不起来。他一出场虽然声名显赫,人人都怕,却也是危机重重,传出国王不喜欢新王后的消息后,他的政敌们就开始盼着他掉脑袋,他身边的仆人就各自起了各自的心思,时时想着猢狲散,他不相信自己会那么容易倒台,他想要一直坐着那个伴在王座旁边的男人,如果他能熬过亨八,说不定他真的可以,哎……不说他了,说起他就想起克伦威尔三部曲那还未出版的第三部《镜与光》,奈何作者曼特尔早早便剧透了那个和开头对照的结尾,他将脑袋放在断头石上想:这大约是最后了。可这次真的是最后了。当年的安妮,她在砍头前摸着自己的脖子说:我的脖子这么细,应该很好砍,不会很疼。克伦威尔被砍了三刀才死,过程痛苦……

而Bishop Gardiner

魔法特在这儿把Gardiner的势力奸猾演了十成十,还认得出这是夏洛克他哥吗?

Lady Rochford(目前是主管女主的人,之前是安妮博林的弟媳,出卖了她,如今落魄,不同情,她貌似是和女主一块儿被砍):

据说Ford Madox Ford是借古讽今,借亨八时期,写Edwardian那个时候的宫廷(1901-1910),如果爱德华七世时期是这样,那还真是满满的内忧外患😓😓😓😓

评论

热度(2)